10月11日,國際鐵礦石生產商力拓(Rio
Tinto)與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現貨貿易首單人民幣業務簽約儀式在30萬噸級礦石專用泊位舉行。簽約儀式上,力拓與日照港集團代表簽署戰略意向協議,并與山西高義鋼鐵有限公司(下稱高義鋼鐵)代表簽署礦石銷售協議。根據協議,力拓將向高義鋼鐵提供10000噸SP10中品位鐵礦石(鐵含量59%)。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力拓和中國鋼鐵企業簽署的首份以人民幣計價的供應合同。日前,就此次簽約的背景與意義等,《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了高義鋼鐵副總經理王超。
記者:目前高義鋼鐵開展鐵礦石貿易的定價基準、幣種和操作方式是什么?
王超:我們的鐵礦石貿易目前有兩種形式:一是在港口采購到港現貨,采用人民幣車板含稅價作為結算依據,操作方式就是人民幣現貨貿易合同;二是與國際礦商的長期協議,以美元普氏月均指數+議價作為結算依據,操作方式主要是利用國內銀行的信用證額度,對礦商開具信用證。
記者:此次與力拓完成了以人民幣結算的鐵礦石銷售業務,該業務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王超:近些年,國內鋼鐵企業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目前大部分鐵礦石的定價均將美元普氏指數價格作為結算依據。目前,國內已有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我的鋼鐵的指數等以人民幣為結算依據的指數出臺,但鐵礦石遠期期貨合約的定價權實際上大部分為國外指數所掌握。中國是國際四大礦商的主要出口國,人民幣理所應當擁有對鐵礦石的定價權。
目前中美貿易戰使得人民幣美元匯率波動較大,采購遠期鐵礦石的支付方式主要為信用證,鋼鐵企業為達到融資效果,大部分信用證均為3個月~6個月遠期信用證。例如,5月按照1美元兌人民幣6.9元的臨時匯率采購鐵礦石,3個月遠期信用證最終付匯日為8月底,而8月底匯率為1美元兌人民幣7.1元,鋼鐵企業就無形中增加了每噸20元左右的鐵礦石購買成本。因此,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鋼鐵企業為了規避匯率等金融市場的風險,非常希望能直接以人民幣作為最終結算價格。
我們公司首先了解到力拓有意向成立人民幣銷售小組,并把遠期期貨發運到中國港口以人民幣形式進行銷售,于是我們便積極促成此事。日照港是我們公司最大的鐵礦石集散港,我們每年在山東港口鐵路發運鐵礦石約300萬噸。在該船從澳大利亞開出之前,我們與日照港、力拓人民幣銷售小組的負責人齊聚日照,強烈建議把首船以人民幣定價的鐵礦石落地日照港,方便我們發運。
記者:該業務具體是如何定價的?對礦商、國內鋼鐵企業和港口有什么意義?
王超:具體的定價方式就是按照鐵礦石市場價。待貨物通關可銷售后,以當天的港口現貨人民幣價格直接作為最終結算價格;采購數量也由買方決定,隨用隨買,礦商負責發運到中國。這給鋼鐵企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也免去了鋼鐵企業自己進口鐵礦石的多種風險。
我認為,該業務對參與各方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礦商而言,其會意識到鐵礦石最終的定價權還是掌握在最終的用戶手里,因為供需關系是決定價格的最基本因素。除了力拓,2016年淡水河谷就開始嘗試以人民幣的形式在港口保稅區進行銷售,FMG很快也將開始對其鐵礦石進行港口現貨人民幣銷售,BHP也發運鐵礦石到中國港口保稅區進行銷售。四大礦商均已意識到人民幣定價的重要性。
對鋼鐵企業而言,作為鐵礦石的最終用戶,鋼企首先對鐵礦石擁有了更直接的采購方式與定價方式,也減少了以美元定價帶來的價格、匯率等風險。
對港口而言,以后落地鐵礦石的不僅僅是貿易商、鋼鐵企業,還有礦商,這無形中將增加港口的吞吐量,提高港口的收益,還能提高港口城市的就業率、推動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意義深遠。
記者:以人民幣計價結算是否是鐵礦石貿易的趨勢?這對鐵礦石貿易、國內鋼廠和貿易商有哪些影響?下一步,貿易模式將如何演變?鐵礦石以人民幣計價在推廣過程中會有什么樣的障礙?
王超:鐵礦石以人民幣計價必然是未來的貿易趨勢。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鐵礦石以美元形式落地,但最終還是以人民幣的形式在國內進行現貨貿易。礦商也希望直接把鐵礦石銷售給鋼鐵企業,從而減少貿易商通過炒作壓低或者抬高市場價格的行為。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港口庫存為貿易商所有,當礦商把貨運到鋼企門口進行銷售并在后期形成規模以后,必然對貿易商形成很大的沖擊。鑒于礦商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在港口布局大量現貨,市場漲跌對礦商銷售的影響比貿易商小,礦商的風險也就遠遠小于貿易商。對鋼鐵企業而言,同樣價格、同樣品種的貨物,鋼鐵企業也更希望從礦商處以人民幣直接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