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煤企注入的大多是優質資產,大部分煤企資產證券化比例也并不高。上市煤企業績都不佳,其他煤企情況可想而知。”北京能研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焦敬平指出,當前煤炭企業虧損面仍在不斷擴大。根據中煤協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1億元,同比下降29.9%。
4月中旬,煤炭價格自2016年9月以來首次跌破500元/噸,并呈持續下跌趨勢。今日智庫中國煤炭大數據顯示,5月7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已跌至470元/噸,同比下降150元/噸,已跌至《關于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中470-500元/噸的藍色區域下限,壓線紅色區域,已屬價格異常波動范圍。
經過連續3年釋放先進產能,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疊加近期為保障抗擊疫情煤炭供應,煤炭企業主動加大生產力度,產量增長明顯快于下游用戶復工復產速度。“這將導致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進一步加劇,煤企銷售出現困難,中間庫存大量積壓。”速發訊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庭林表示,標志性的環渤海港口庫存,4月份以來一直高于2300萬噸,最高時突破2900萬噸,比2015年煤企大面積虧損時庫存積壓還要嚴重。
行業虧損面已超四成
“作為大宗能源和原料的一種,煤炭價格走勢和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邢雷指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煤炭經濟低迷,這次疫情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同樣很明顯。“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對能源需求不高,造成用煤減少。”
據中煤協初步測算,一季度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下降6.8%。其中,電力行業耗煤同比下降6.8%,建材行業耗煤同比下降24.7%,化工耗煤同比下降0.9%,其他行業用煤也繼續下降。
邢雷直言,由于始終沒有處理好煤電關系,我國煤電企業并未建立共商共榮的關系,因此長協價也得不到很好執行。“簽了長協的煤企雙方,在實際交易過程中仍在博弈,煤價高時煤炭企業不愿發貨,煤價低時,電力企業不愿付錢。但處于需求端的電力企業相對更靈活,因此長協的簽訂和執行情況,對煤炭行業影響比較明顯。”
根據今日智庫測算,目前煤炭生產企業超過40%出現虧損,有的煤礦已經因為虧損而不得不停產,這意味著一些礦工將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