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熱線
2月11日,山鋼濟鋼集團(以下簡稱濟鋼)印發《濟鋼集團有限公司關于表彰2018年度“九新先進集體”“二次創業先鋒”的決定》,全國勞動模范、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姜和信,獲得“二次創業先鋒”一等功榮譽。
2017年7月份,濟鋼產能調整,安全有序關停650萬噸鋼鐵產能,平穩分流近2萬名職工。早已是全國勞模的姜和信轉崗到濟鋼瑞寶電氣公司。那么,這1年多來,他在忙什么呢?日前,筆者來到了該公司,一探究竟。
瑞寶電氣公司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東郊的王舍人鎮,原是濟鋼的一個燃氣車間。實施產能調整后,這里成了瑞寶電氣公司所在地。姜和信就在該公司的城市服務事業部工作。
濟鋼實施產能調整前,姜和信是濟鋼煉鐵廠職工,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緊挨著干熄焦產線。產能調整后,為了繼續發揮姜和信創新工作室的作用,在濟鋼黨委、工會的組織下,由瑞寶電氣接棒,將原煉鐵廠姜和信創新工作室的5名成員重新組織到一起,再次擎起了姜和信創新工作室的大旗。
雖然牌子沒有變,但他們的工作內容變了。他們原來的工作任務是確保干熄焦電氣設備穩定高效運行,現在變成了緊跟瑞寶電氣城市服務事業部的業務需求,進行新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市場化推廣等。
瑞寶電氣公司生產基地在一個很深的大院里。該公司特意在大院的最里邊為姜和信創新工作室開辟出一片小天地——創意中心。那里十分安靜,適合搞研發。其中一間是工具室,放著跟隨了姜和信多年的各類電氣元件、書籍;一間是工作室成員的辦公室……
筆者見到姜和信時,他正跟工作室的成員圍著一個配電柜探討技術問題。
姜和信告訴筆者,2017年7月份在濟鋼產能調整時,他的工齡已經達到32年,是可以辦理內退的,妻子看他工作勞累,也希望他提前退休。當時,更有幾家社會企業向他拋出“繡球”,并許諾高薪。還有不少同事朋友勸他:“你符合內退條件,內退后可以再找個單位上班,錢不少掙。”然而,當組織希望他留下來時,姜和信毫不猶豫地留了下來,轉型成為瑞寶電氣的一名職工。
姜和信說:“我是一名黨員,組織需要我做什么我就應該做什么。我是在濟鋼的培養下成長成才的,現在濟鋼處在轉型發展的歷史關口,我應該毫不猶豫地沖鋒在前,報效濟鋼。”
離開了奮斗多年的干熄焦產線,姜和信一度感覺心里“沒著沒落”的。
以前是圍繞生產解決現場問題,現在是圍繞市場解決效益問題。以前,他的戰場是干熄焦電氣設備,足不出廠;而現在他要走出去,深入市場,了解用戶需求,與用戶溝通交流。從甲方身份到乙方身份,這對技術派的姜和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2018年7月份,在濟鋼工會的組織下,姜和信帶著他的一堆創新成果和技術專利去了幾家企業搞推廣。然而,市場并沒有因為他是全國勞動模范而“手下留情”。空手而歸后,他失眠了:比起以往服務于干熄焦生產而言,開拓市場真是太難了!
難,也要去做,不走出去就創造不出價值,不走出去就沒有出路!姜和信開始帶領工作室成員闖市場、跑項目,上門為各個企業提供服務。然而,萬事開頭難,他一次次無功而返。
那段時間,姜和信苦苦思索,問自己產品推廣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他深刻體會到,二次創業、重塑濟鋼,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但需要拼搏奉獻,更需要由甲方思維向乙方思維轉變,由守業思維向創業思維轉變,需要一切從零開始。
為了打開局面,姜和信讓客戶先免費試用,如果不滿意就把設備拆回去,分文不收。一家客戶被姜和信的誠意感動,同意試用干熄焦1DC高溫焦粉料位計,在對試用效果滿意后正式買下該產品。拿著轉崗后第一筆訂單賣的4萬元,姜和信非常激動。他說:“以前在一線,創了多少效益、節約了多少成本都是計算出來的,而這次是真金白銀啊!”第一單的成功給了姜和信莫大的鼓舞,他趁熱打鐵,先后來到濟鋼國際、鐵雄集團等單位進行推進,實現了該產品的市場化。
市場磨礪著姜和信,也讓這個原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干熄焦電氣設備上的技術派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原來在煉鐵廠搞研發屬于功能性開發,生產上自己用,只要能解決問題就行,不求外形的美觀。現在是針對市場搞研發,產品不但要好用,而且要好看,還要有價格優勢,總之,要十全十美。”姜和信說。
姜和信工作室成員朱春慧說:“這一年多來,姜工的話比以前多了,白頭發也多了,這都是跑市場帶來的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年來,姜和信團隊通過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和產品推廣等形式,姜和信創新工作室共完成了50萬元的合同額,實現了一個“小目標”。
在姜和信創新工作室外面的走廊里,有兩臺柜狀物體。據了解,那是他及其團隊新研發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智能售貨機樣機。這件與干熄焦電氣設備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是姜和信轉崗后的力作,他也因此被稱為瑞寶電氣在智能制造方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8年,山東省率先在全國試點新舊動能轉換,濟鋼開啟“二次創業、重塑濟鋼”的新征程,瑞寶電氣決定發展智能制造產業。
智能制造,該從哪里下手?市場又在哪里?……姜和信腦海里有了一連串的問號。在單位的支持下,姜和信團隊北到北京、南到長沙,輾轉于多個智能制造展會,并到企業、科研院所考察,尋求突破口。后來恰逢濟鋼智能售貨機研發課題招募團隊,他就主動請纓,加入到研發中。
姜和信說,時代在催促他學習新知識,濟鋼的轉型事業在催促他增長新本領……他開始學習CAD制圖,學習網絡通信技術,等等。在他的帶動下,創新工作室的每個人,都自覺投入到新技術的學習中。
為了研制智能售貨機,姜和信帶領團隊連續泡在實驗室里21天,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2018年7月底,第一臺智能售貨終端終于問世。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又擺在大家面前:產品的成本太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為了降低成本,姜和信再次翻開圖紙,一遍遍地優化工藝,先后調整參數17處,進行各類試驗53項,最終第二代智能售貨機面世,成本降低了21%,性能提升了4%,產品具備了量產條件。2018年9月份,瑞寶電氣與相關公司就這一產品達成了合作意向,這標志著瑞寶電氣在智能制造方面邁出了歷史性的步伐。
對于未來,姜和信充滿信心。他說:“前段日子,山東省開會專門研究智能制造,這給瑞寶電氣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雖然有困難、有挑戰,但是這一塊市場很大,機會很多。我們要認真研究政策,研究市場,完成好研發任務。”
據瑞寶電氣黨委書記、經理劉樹梅介紹,目前,姜和信創新工作室已牽頭整合公司的另外兩個職工創新工作室,通過優勢集成、資源共享,成立了瑞寶電氣創造中心,專門開展創造、研究、試制、應用的全產業鏈攻關。該創造中心已與銀座智能科技、山東建筑大學、國知預警等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現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20項。其中,7項已研發出定型產品,8項推出了技術服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