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煤炭經濟運行呈現產能繼續釋放、需求不旺、價格下降,加之市場供大于求態勢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煤炭企業又應在哪些方面進行調整?
“各大煤炭企業應該研判煤炭行業經濟運行形勢,落實減量化生產,摒棄‘以量補價’的思想,加大與下游企業合作,增加長協比例。”三江達(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成功說。
馬庭林也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協調,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在國家發改委的協調下,中煤集團與華能、國電投等中央電力企業,按照535元/噸的基準價簽訂2020年度的長協,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成功進一步指出,大型煤炭企業應加快兼并重組力度,提高行業集中度,加強煤電聯營、煤化一體化等程度,增強上下游協同效益。同時,應推進智能化改造,推動無人開采、井下機器人等技術落地,提升自身生產、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應對“寒冬”。除此之外,煤炭行業也應借此次機會,加快“兩類”煤礦等安全風險高,以及資不抵債的落后產能退出。
在投資方面,邢雷認為,煤炭企業應吸取黃金十年的教訓,不要經營狀況一好轉就慣性思維加大投資,這樣將加大企業投資風險。“煤炭企業一定要謹慎投資,在進行多元發展多種經營時,多渠道籌集資金,預防現金流斷裂。同時不要盲目擴張,輕易開拓不熟悉的領域,鋪大攤子有可能蠶食利潤空間拖垮企業。”
另外,根據海關總署5月7日公布的數據,4月份,全國進口煤炭3094.8萬噸,同比增長22.3%;1-4月份,累計進口煤炭12672.6萬噸,同比增長26.9%。如此大的增量,也沖擊著國內煤價,增加國內煤炭企業的經營壓力。今日智庫方面呼吁,在煤企主動限產的同時,相關方面也應收緊進口煤政策,共同改變供大于求的局面。